随着2024年高考的结束,“文理科之争”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当前,文科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课程缺乏足够的专业深度、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未来就业方向不明朗等问题,这些都促使许多文科生从踏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开始规划以提高成绩、争取保研资格、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备考公务员等作为主要目标。
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文科生究竟有何出路?文科是否真的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学科?
今年毕业季,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学院院长朱国华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这段演讲从张雪峰饱受争议的那句“文科都是服务业”谈起,探讨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文科学习的意义问题。
朱国华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就学科而言,理工科关注的是事实和效用,但人文学科关注的是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文学科是照耀娑婆世界的灯塔,是辨识人生关隘津渡的指南针”,并点明文科培养的批判思维、审美能力、人文关怀等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批驳社会盛行的“文科无用论”。
朱国华教授也在《人物》杂志的采访中提到,相对于理科而言,文科的变现能力较弱,“如果只从应届生就业的角度来讲的话,相比于理工科而言,文科肯定是弱势的,我不想否认这个事实。”
社会环境、生存压力、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如今的“文科危机”,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也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映射。
“现在是短视频为王的时代。严密论证是讨人嫌的,甚至迂腐可笑的。这样,网络世界中,人文学科找不到什么重要位置。”朱国华教授这样说道。
提到高中生志愿选择的问题,朱国华教授告诉《人物》:“我最大的建议就是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然后围绕着这些方面来进行专业选择。”
这与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不谋而合,美国国家职业发展协会前任主席JoAnn Harris Bowlsbey博士也曾提到:“在多个职业选择相关的个人特性当中,兴趣是唯一最重要的。”
兴趣是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的重要动机,而发掘兴趣本身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领域之中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于这一点,朱国华教授在演讲中提到:“职业研究表明,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往往拥有沟通和分析能力,他们许多人能更好地从事领导工作。”在职业道路上,文科并非无用,它的“变现”更多体现在“软实力”,难以被实际衡量,但也不可或缺。
针对这样的学科境遇,朱教授再次向广大文科学生们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指出文科人才在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等领域,包括教育、出版、媒体、广告、文秘等行业都有广泛需求。
出入社会的文科生们应当努力将学术能力转换为其他领域的社会能力,怀着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将个人兴趣、技能、价值观,以及社会发展巧妙融合,以“无用之大用”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技为工作学习提供更快捷有效的工具,但同时也在蚕食人的精神世界,加速人的异化进程。
绩效主义盛行,急功近利成为现代人的座右铭,人文学科和这股潮流背道而驰,因而深陷价值怀疑的泥淖;没有实际的技术而“可以被代替”成为当代文科生的心魔,AI究竟是辅助人文发展的良机,还是杀死人文的心头一刀。
朱国华教授对此表示:“AI技术越是发达,社会对人文学科的渴求越会强烈。人文学科乃是未来王国投向现实世界的一道救赎之光”,而AI带来的学科危机也不仅仅是文科生需要面对的,“在AI时代,无论学什么专业,如果一个人缺乏想象力,缺乏独创性的话,在未来可能可替代性是比较强的。”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在未来都面临被AI淘汰的风险,应对的关键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持续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同时这种趋势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对于文科生而言,虽然一些常规的信息处理和数据整理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但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软技能仍然是AI难以完全模拟的。
文科背景的学生可以通过深化这些方面的训练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跨学科知识来拓宽视野,这些都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而对于理科生来说,尽管AI在某些计算密集型任务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效率,但在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人类的直觉和创造力仍然无可比拟。
理科学生可以通过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跨学科学习也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帮助理科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优势。
人类因劳动和使用工具而有别于一般的动物,也因独特的思维和情感有别于机器。AI时代之下,掌握核心技术或者拥有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人才能不被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替代,而人文学科也正因其广度、深度与温度,闪耀着人而为人的光辉。
人文之于发展,应当是顶层设计的重要作用,它与个人、社会的价值紧密相连;而做人文的文科生们也不应当抛弃选择这条道路时的那份热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追求自己满足、坚持、贡献的人生,赋予社会发展以人的意义。
朱教授在演讲最后如此鼓励毕业生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该为自己作为文科生的一员感到自豪!我们既应该入乎社会之内,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又应该出乎社会之外,成为社会的他者,成为社会的批评者。”
“何为”的问题不是文科独有的,也不仅仅是文理学科的争锋相对,而是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的现实问题。青年一代应当以自己选择的道路自豪,劳动建设与理想追求可以是一体两面,二者也是生涯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